連珠蕨為水龍骨科,多年生大型附生蕨類,常附生于大樹樹干上。
根莖短,密被長而細的狹條狀淡紅棕色鱗片,鱗片邊緣有纖毛。葉長50-60cm或更長,無柄,中部深羽半裂,裂片邊緣全緣且增厚,頂部可育,羽片縊縮幾呈小珠狀。
在中國僅分布于臺灣,菲律賓也有分布。
多年生挺水植物或沉水植物,高從15公分到25公分左右。根莖綿延狀,而葉子子通常呈現單一或三叉狀,繁衍用的孢子密生于葉脊。
一般來說,該種植物都生長在低海拔山區的林下小溪流。水龍骨科的植物屬于蕨門、薄囊蕨綱、蕨目。生于陸地上、或者生于樹木和巖石上。
葉厚,不透明,具中肋,鱗片與被毛,葉為單葉,指狀或一回羽狀復葉。孢子囊堆生于葉背,為圓形、線形或全面分布,無蓋膜。此科植物在臺灣約有20屬58種。
AglaomorphameyenianaSchott
連珠子
連珠蕨為多年生大型附生蕨類,常附生于大樹樹干上。
根莖短,密被長而細的狹條狀淡紅棕色鱗片,鱗片邊緣有纖毛。
葉長50-60cm或更長,無柄,中部深羽狀半裂,裂片邊緣全緣且增厚,頂部可育,羽狀縊縮幾呈小珠狀。
大形著生性蕨類,基部羽片明顯較短且寬,多少有重疊,以形成腐植質收集構造,其著生的位置多離地高,且常密集生長,喜歡生長于海拔200-600公尺森林中,分布于恒春半島南仁山、高士佛山、士林格山、萬里德山等區域。
喜溫暖及半陰環境,畏強光和寒冷,好肥,要求土壤肥沃疏松排水性好。高溫干燥季節,經常向葉面噴水增濕。適合生長于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。冬季移入室內,要放置在能夠較多接受光照的地方,盆土也要保持適當濕潤,不能太干,室溫保持不低于10度左右,中午前后用微溫水噴霧,有利于保持其良好的觀賞效果。
該種植物都生長在低海拔山區的林下小溪流邊,主要分布在臺灣屏東、臺中、花蓮,菲律賓也有。
該種植物都生長在低海拔山區的林下小溪流邊,主要分布在臺灣屏東、臺中、花蓮,菲律賓也有。
原產臺灣(屏東、臺中、花蓮)、菲律賓。
連珠蕨有孢子繁殖和分株繁殖。
孢子繁殖技術要求嚴格,需要高溫高濕環境,一切用品包括容器、栽植材料和室內空間都應嚴格消毒,并保持清潔衛生。夏季干燥季節,要保持室內潮濕。分株繁殖一般于春季結合翻盆進行。把植株從盆中倒出,根據需要將一株分成數株,每株需帶有根和葉。
分株時切勿損傷生長點,保持根部有盡量多的土壤。剪掉衰老和損傷的葉、根。按照原來的土壤水平線重新栽植分株,澆水。分株繁殖無嚴格的季節要求,一年四季皆可進行。也可用組織培養法進行離體快速繁殖。對大規模現代化商品生產,有實際意義和價值。
盆栽時需每隔2至3年需換盆一次,換盆時間在2至8月皆可進行,不要傷根。
重新上盆時,先在盆底放2厘米厚的碎磚,以利排水。再鋪厚2厘米的木炭,用來吸收土壤殘留的鹽分和毒氣等。而后加一層骨粉(富含磷肥),以利根部生長。
將植株放入盆后,再填配制好的基質,這樣才能保證植物的生長,達到好的栽培效果。
常見病害主要有兩種:
1.灰霉病
主要為害植株的莖和葉。發病莖葉呈水浸狀腐爛,嚴重時整株枯死。防治方法是提高室內溫度,注意通風透光,降低濕度,定期噴藥,以預防為主。一旦發現病害,應立即用50%多菌靈500倍液或70%代森錳鋅500倍液噴霧,7至10天一次,連續兩三天,注意交替用藥,以防產生抗藥性。
2.立枯病
發病植株葉片綠色枯死,而莖干下部腐爛,呈立枯狀。發病初期病株生長停頓,缺少生機。然后出現枯萎,葉片下垂,最后枯死。病株根莖處變細,出現褐色、水浸狀腐爛。潮濕時,自然狀態下病斑處也會產生蛛絲狀褐色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