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簪又名白萼、白鶴仙。為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。頂生總狀花序,著花9~15朵.花白色,筒狀漏斗形,有芳香,花期7~9月。因其花苞質地嬌瑩如玉,狀似頭簪而得名。碧葉瑩潤,清秀挺拔,花色如玉,幽香四溢,是中國著名的傳統香花,深受人們的喜愛。
玉簪屬
百合科
Hosta plantaginea Aschers
玉春棒、白鶴花、玉泡花、白玉簪、白萼、白鶴仙、玉搔頭
比較耐寒,11月底移入室就可以了
玉簪的花語和象征代表意義:脫俗、冰清玉潔。
玉簪花:恬靜,寬和
玉簪花同蓮,生泥土而不染,高雅純潔。
在換盆的時候修剪爛根
保持盆土濕潤,冬季控制澆水量
避免陽光直射,應放在樹蔭下
肥沃、排水性好的土壤
一年換一次就可以了
根莖
玉簪的根狀莖粗厚,粗1.5-3厘米。
葉
玉簪的葉卵狀心形、卵形或卵圓形,長14-24厘米,寬8-16厘米,先端近漸尖,基部心形,具6-10對側脈;葉柄長20-40厘米。
花
玉簪的花葶高40-80厘米,具幾朵至十幾朵花;花的外苞片卵形或披針形,長2.5-7厘米,寬1-1.5厘米;內苞片很小;花單生或2-3朵簇生,長10-13厘米,白色,芬香;花梗長約1厘米;雄蕊與花被近等長或略短,基部約15-20毫米貼生于花被管上。
果
玉簪的蒴果圓柱狀,有三棱,長約6厘米,直徑約1厘米。
玉簪的花果期8-
藥用功效
玉簪全草供藥用。花清咽、利尿、通經,亦可供蔬食或作甜菜,但須去掉雄蕊。根、葉有小毒,外用治乳腺炎、中耳炎、瘡癰腫毒、潰瘍等。
玉簪花全株均可入藥,花入藥具有利濕、調經止帶之功,根入藥具有清熱消腫、解毒止痛之功,葉能解毒消腫。
咽炎:玉簪干花8-10支,沸水沖泡,當茶頻飲。
咽喉腫痛:玉簪花10克、連翹花20克,水煎服;玉簪花3克加白糖適量拌勻,腌漬半天,放入瓷杯用沸水沖泡,溫時當茶玉簪花飲。
肺熱咳嗽、痰中帶血:鮮玉簪根30克,水燉,取汁用冰糖調服。
痛經:玉簪花20克、紅糖25克、生姜3克,水
玉簪(Hosta)
別名玉春棒,白萼,白鶴仙。根狀莖粗大,有多數須根。葉基生成叢,卵形至心臟狀卵形,長14~25厘米,寬8~16厘米,先端近漸尖,基部心形或圓形,葉緣波狀,兩側具6~10對弧形脈;葉柄長15~30厘米。花葶高40~80厘米。頂生總狀花序高出葉面,著花9~15朵;苞片膜質,白色,外苞片卵形或披針形,內苞片很小;花白色,管狀漏斗形,筒長約13厘米,平展或稍下垂,有濃香,夜間開放。花期7~9月。果熟期10月。
變種有重瓣玉簪(var.pleno)原產中國及日本,分布于我國江蘇、安徽、江西、福建、
玉簪屬典型的陰性植物,喜陰濕環境,受強光照射則葉片變黃,生長不良,喜肥沃、濕潤的沙壤土,性極耐寒,我國大部分地區均能在露地越冬,地上部分經霜后枯萎,翌春宿萌發新芽。忌強烈日光暴曬。
玉簪原產中國和日本。我國各地均有栽培。
玉簪性強健,耐寒冷,性喜陰濕環境,不耐強烈日光照射,要求土層深厚,排水良好且肥沃的砂質壤土。
玉簪產四川(峨眉山至川東)、湖北,湖南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和廣東。生于海拔2200米以下的林下、草坡或巖石邊。各地常見栽培,公園尤多,供觀賞。
可以采用播種、分株的方式繁殖
栽植
每年春天上盆或栽植。盆養每年春天換1攻盆,地栽3年左右分栽次。新株栽植后放在遮蔭處,待恢復生長后便可進行正常管理。盆土一般用腐殖、泥炭土或沙土。
溫度與光照
玉簪是較好的喜陰植物,露天栽植以不受陽光直射的遮蔭處為好。室內盆裁可放在明
亮的室內觀賞,不能放在有直射陽光的地方,否則葉片會出現嚴重的日灼病。秋末天氣漸冷后,葉片逐漸枯黃。冬季入室,可在0-5℃的冷房內過冬,翌年春季再換盆、分株。露地栽培可稍加覆蓋越冬。
1、在 34 ℃以上的生長環境中,正確的處理方法是:
(1)盡可能
玉簪斑點病
主要為害葉片,且多從老葉上葉尖或葉緣開始發病。初呈不漬汰褪綠小斑點,后逐漸擴大成半圓形至不規則形成片大斑,大小5-20毫米,邊緣青褐色,界限不太明顯,中間呈灰白色,后期斑上密生黑色小粒點。嚴重時病斑匯合連片,導致葉片枯黃。影響產量和質量。一般在高溫高濕條件有利于病害發生。斑點病發病的適宜溫度為22-28℃,相對濕度85%以上。但高溫干旱而夜間結露的情況下,也易發病。此外,缺肥、缺水,或大水漫灌,生長不良等都容易發病。
防治方法
應注意.加強管理 施足肥料,培育壯苗,防雨遮蔭,定植后適時澆水,防
傳說簡史
原產中國,1789年傳入歐洲,以后以傳至日本。
關于玉簪花的名字,有這樣兩個傳說:相傳王母娘娘對女兒的管教非常嚴,小女兒性格剛烈,自小喜歡自由,向往人世間無拘無束的生活。一次,她趁赴瑤池為母后祝壽之機,她想乘機下凡到人間走一遭。不想王母娘娘早就看透她的心事,使她不得脫身。她便將頭上的白玉簪子拔下,對它說:“你代我到人間去吧。”一年后,在玉簪落下的地方長出了像玉簪一樣的花,散發出清淡幽雅的香味。人們喜歡它花形的脫俗,稱它為“江南第一花”。宋代詩人黃庭堅有詩道:“宴罷瑤池阿母家,嫩驚飛上紫云車。玉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