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鐵鎖為稀有種。為中國特有的單種屬植物。是研究石竹科系統分類和進化極寶貴的材料,又是常用的中藥材,有一定的經濟價值。
金鐵鎖屬
石竹科
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.C.Wu et C Y.Wu
昆明沙參、獨釘子、土人參、金絲矮坨坨、獨定子、金絲矮陀陀、對葉七、白馬分鬃、獨鹿角姜、百步穿楊、穿石甲、蜈蚣七
根莖
金鐵鎖是多年生草本。根長倒圓錐形,棕黃色,肉質。莖鋪散,平臥,長達35厘米,2叉狀分枝,常帶紫綠色,被柔毛。
葉
金鐵鎖的葉片卵形,長1.5-2.5厘米,寬1-1.5厘米,基部寬楔形或圓形,頂端急尖,上面被疏柔毛,下面沿中脈被柔毛。
花
金鐵鎖為三歧聚傘花序密被腺毛;花直徑3-5毫米;花梗短或近無;花萼筒狀鐘形,長4-6毫米,密被腺毛,縱脈凸起,綠色,直達齒端,萼齒三角狀卵形,頂端鈍或急尖,邊緣膜質;花瓣紫紅色,狹匙形,長7-8毫米,全緣;雄蕊明顯外露,長7-9毫米,花絲無毛,花藥黃色;子房狹倒
藥用價值
【異名】:昆明沙參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獨丁子(《昆明藥植調查報告》),土人參、夷方草、金絲矮坨坨(《滇南本草》整理本),獨定子、蜈蚣七、對葉七、白馬分鬃、麻參(《云南中草藥》)。
【來源】:為石竹科植物金鐵鎖的根。
【采集】:秋后或春初發芽前采收,將根挖起,去凈苗葉,泥土或除去栓皮,曬干。
【藥材】:干燥根長圓錐形,長約8~15厘米,直徑約0.5~1.5厘米,栓皮黃棕色,有多數縱皺紋;已除去栓皮者,呈黃白色,可見橫孔紋。易折斷,斷面粉質狀,維管束明顯排列成黃色密集的放射狀紋理。氣無,味辛辣,嘗
金鐵鎖生于松林、山野荒地、山坡。
金鐵鎖分布于四川、貴州及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金鐵鎖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德欽、中甸、維西、寧蒗、麗江、劍川、永勝及昆明、東川,西藏東部林芝、芒康,四川西聞至西南部巴塘、鄉城、稻城、木里、米易及貴州西部威寧,海拔900-3800米地帶。?分布區內干、濕季明顯,冬春干旱,一年中上季溫差不大,年平均溫約14℃,最冷月平均溫為7.7℃,極端最低溫約-6℃,最熱月平均溫約20℃,極端最高溫不超過32℃,年降水量1000-1500毫米,相對工73-78%。土壤為緊實、干燥而貧瘠的石灰巖土或紅壤。金鐵鎖為喜光植物,多沿干熱河谷
用種子繁殖,但種子成熟期不一,采種較困難。
夏季采種,要隨播,萌發強,15-20天即能發芽,但生長緩慢。亦要用扦播法繁殖。
生物學特性與生長環境
金鐵鎖屬多年生宿根匍匐草本植物。分布區內干、濕季明顯,冬春干旱。一年中四季溫差不大,年平均氣溫約14℃,最冷月平均氣溫為7.7℃,最熱月平均氣溫約20℃。年降水量1000~1500mm,相對濕度73%~78%。土壤為緊實、干燥而貧瘠的石灰巖砂壤土或紅壤土。金鐵鎖為喜光植物,耐寒冷、耐旱性強。多沿干熱河谷分布,生長在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.林下或生于以南燭Lyonia ovalifolia (Wall.) Drude、美麗馬醉木Pieris formos
金鐵鎖一般情況下不易發生病蟲害和爛根現象。但在雨季、高溫潮濕環境條件下,易產生葉斑病和根腐病。應即時除去枯枝敗葉和根腐病株,并松土排水。同時在葉斑病初期噴波爾多液或代森鋅液,根腐病株內用1%硫酸亞鐵消毒加以防治。
6. 采收與加工:秋季枝葉開始枯萎時,或初春發芽前即可采挖。采挖時,將根挖出,去凈苗葉、泥土和外皮,曬干或用無煙火烘干即可。
藥用歷史
金鐵鎖始載于明代蘭茂《滇南本草》,謂:“金鐵鎖,味辛、辣,性大溫,有小毒,吃之令人多吐。專治面寒疼,胃氣心氣疼。攻瘡癰排膿。”清代吳其浚《植物名實圖考》蔓草卷載:“金鐵鎖生昆明山中。柔蔓拖地,對葉如指,厚脆,僅露直紋一縷。夏開小淡紅花,五瓣極細。獨根橫紋,頗似沙參,壯大如蘿卜,亦有數根攢生者。” 1943年中國藥物研究所編《滇南本草圖譜》載:“本屬一種,產滇省西部(麗江、永寧、永北)及東北部(東川、昆明),沿金沙江各支流諸山中溫暖地帶,海拔2600公尺至3200公尺。喜生松林內,沙質、石灰質、荒